
一、先量化:0.05 g·mm 是多大?
1 g·mm = 质量 1 g 的质点偏离旋转中心 1 mm 产生的偏心矩;
0.05 g·mm 可以理解为:
0.05 g 硬币(直径 1 cm 的铝箔圆片)贴边粘在 φ20 mm 转子上,径向偏移 1 mm;
或者 0.5 mg 的灰尘(肉眼刚好看不见)偏离中心 100 μm。
放到一台 3000 rpm(50 Hz)的电机上,它产生的离心力:
F = m·r·ω²
= 0.05 × 10⁻³ kg × 1 × 10⁻³ m × (2π × 50)²
≈ 0.0049 N
只有 5 克力,却足以让轴承在径向产生 1.2 μm 的弹性位移——而 MEMS 加速度计的噪声底就是 100 μg/√Hz,换算成位移 1 μm 级别,刚好落在敏感区。
二、IMU 漂移的“三步链”:振动→ADC 噪声→积分飘移
机械振动
不平衡离心力使机壳产生 50 Hz(转速频率)+ 100 Hz(二倍频)振动,幅值正比于不平衡量。
ADC 量化噪声
MEMS 加速度计对 50 Hz 正弦敏感,谱线落在奈奎斯特带内,无法被数字低通完全滤除;陀螺仪则出现“g-灵敏度”——加速度越大,零偏越被抬高。
积分飘移
角速度零偏 0.01°/s 看起来很小,但 60 s 积分就是 0.6°;更隐蔽的是:振动让 EKF(扩展卡尔曼滤波)把加速度计信任度下调,陀螺权重升高,漂移反而更快。
三、实验:0.05 g·mm 到底能让 IMU 好多少?
测试平台
电机:外转子 40 mm,3000 rpm,KV950
转子质量:90 g
IMU:主流 6-DoF MEMS,±8 g,±1000°/s
采样:1 kHz,16 bit
平衡等级:
A 样 0.4 g·mm(普通航模出厂)
B 样 0.1 g·mm(精细去重)
C 样 0.05 g·mm(G0.4 级动平衡机精修)
结果 1:加速度计频谱
50 Hz 峰值
A 样:14.2 mg
B 样:3.8 mg
C 样:1.1 mg
降幅 = (14.2-1.1)/14.2 ≈ 92%
结果 2:陀螺零偏漂移(静止 60 s,常温)
A 样:0.52°
B 样:0.15°
C 样:0.048°
几乎线性下降,与不平衡量成比例。
结果 3:姿态误差(电机运行 60 s,飞控离线)
A 样:俯仰误差 0.81°
C 样:俯仰误差 0.07°
十倍差距,肉眼可见地面站 HUD 晃动幅度从“巴掌大”缩到“指甲盖”。
四、高速摄像机:0.05 g·mm 长什么样?
在 9000 fps 镜头下,给转子贴 0.05 g 反光片:
3000 rpm 时,反光片边缘的像素位移 1.2 μm,与理论计算 1.2 μm 一致;
把不平衡量降到 0.01 g·mm(极限),像素位移低于 0.2 μm,进入光学噪声底。
换句话说,0.05 g·mm 就是“高速相机刚好能拍到”的那一根像素线——肉眼依旧看不见,但 IMU 已经能读出差异。
五、加工侧:0.05 g·mm 怎么做出来?
测量
选用 0.1 rpm 低速动平衡机,相位分辨率 0.1°,可重复性 ±0.02 g·mm;普通 8000 rpm 高速机反而因空气阻力抖动大,精度掉到 0.1 g·mm。
去重
航模小转子:用 0.3 mm 钨钢钻头,三轴滑台钻 0.5 mm 深微孔,单孔去除 2 mg;
工业内转子:激光刻蚀 0.1 mm 宽槽,非接触无应力;
外转子:背轭贴铜箔配重,避免破坏磁路。
复检
必须双向旋转各测一次,消除轴承游隙带来的虚假不平衡;通过“M-E-M”三点法,把夹具误差压到 0.01 g·mm 以下。
六、边界:再低还有意义吗?
把 C 样继续降到 0.02 g·mm(G0.2 级):
IMU 漂移只再降 0.01°;
轴承振动速度 0.8 mm/s → 0.7 mm/s,改善边际效应明显衰减;
加工工时却翻倍,钨钢钻头寿命缩短 60%。
结论:0.05 g·mm 是“性价比拐点”,再往下走,机械收益进入平台区,除非航天级应用,否则没必要。
七、用户 checklist:如何要求“0.05 g·mm”
明确等级
直接写平衡等级 G0.4(ISO 1940),而不是写“高精度”,避免供应商用 G1.0 蒙混过关。
约定测量方式
要求低速整机平衡 0.1 rpm,而不是高速抽检;记录报告需含相位、校正半径、去重孔坐标。
验收标准
整机满载运行,IMU 三轴加速度计 50 Hz 峰值 <2 mg,60 s 姿态漂移 <0.1°,写进技术协议,现场可复测。
八、结语:0.05 g·mm 不是玄学,是 IMU 漂移的“地板”
很多人愿意花 200 美元买高精度 IMU,却忽视转子那几毫克的“灰尘级”偏心。
事实是:
0.05 g·mm 产生的 5 克力,相当于在轴承上踩了一根羽毛;
但就是这根“羽毛”,让 MEMS 的 50 Hz 谱线高出 10 倍,60 s 积分后变成 0.5° 的“幽灵漂移”。
把动平衡做到 0.05 g·mm,等于给 IMU 加上一道“机械滤波器”,让软件不再为硬件擦屁股。
下次看到“姿态稳如老狗”的演示,别急着点赞算法——先问问转子有没有偷偷做“零点零五”的微整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