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NdFeB 的“热”病:居里温度 ≠ 工作温度
钕铁硼的居里温度约 310–370 ℃,看起来离电机工作区很远,但决定实际可用上限的是“矫顽力温度系数”,典型值 –0.55 %/℃–0.65 %/℃。
换算下来:
- 20 ℃ 时矫顽力 18 kOe
- 80 ℃ 时已损失 0.6 %×60 ≈ 36 %,剩 11.5 kOe
- 100 ℃ 时损失 48 %,剩 9.4 kOe
当矫顽力跌到外部退磁场(电枢反应)之上,就会触发不可逆退磁——即使温度回落,磁通也回不来。因此电机界把 80 ℃ 定为“警戒线”,并非物理极限,而是“36 % 折让”经验值:再往下走,安全余量快速耗尽。
二、电机里谁把磁钢推上 80 ℃?
1. 铜损 I²R:持续 30 A 过 15 mΩ 端子,一对绕组即 13.5 W
2. 铁损:4000 rpm、1 T 磁密下,0.2 mm 硅钢片铁损约 12 W/kg
3. 涡流附加损:高频 PWM 谐波在磁钢表面感应涡流,2–4 W
4. 环境:夏季机壳 45 ℃,封闭舱再 +10 ℃
四路热源叠加,磁钢常比壳温高 8–12 ℃。当红外测到壳表 70 ℃,磁钢实际已踩 80 ℃ 红线。
三、退磁的三种“面孔”
1. 可逆退磁
温度升高 → 矫顽力下降,但仍在工作点之上;回落后磁通恢复。电机表现为“热态电流变大,冷态恢复”,看似无恙,却已在临界边缘徘徊。
2. 局部不可逆退磁
磁钢边角因涡流集中先过 100 ℃,矫顽力局部低于退磁场,出现“角退磁”。结果:
- 反电动势系数 KE 下降 3–5 %
- 同转速下需更高电流维持拉力 → 温度继续升
- 电流波形出现 3 次谐波突起,可在线识别
3. 整体不可逆退磁
整机长时间 120 ℃ 以上,矫顽力全域低于退磁场,KE 掉 10 % 以上。电机必须加 10 % 油门才能悬停,进入“热-磁”正反馈,最终触发保护或烧毁。
四、为什么廉价电机“掉磁”更快?
1. 磁钢牌号
N 系列(最大磁能积 50 MGOe)便宜,但耐温仅 80 ℃;H/SH/UH 系列通过添加重稀土 Dy、Tb,把矫顽力温度系数压到 –0.45 %/℃,耐 120/150/180 ℃,价格却翻 1.5–3 倍。低成本方案常选 N 档,天生离红线更近。
2. 工作点设计
磁钢越薄,退磁场越强。为了省 1 mm 气隙,一些电机把 3 mm 磁钢削到 2 mm,工作点从 0.9 T 降到 0.65 T,温度系数不变,但起点更低,80 ℃ 时率先跌破临界。
3. 散热路径
无槽封装、塑料端盖、无中心通风——热量淤积,磁钢实际温度比壳温高 15 ℃,红外枪却测不到。
五、实验室复现:把“掉磁”锁在数据里
测试台:外转子 28 极,磁钢 N42SH(名义耐温 150 ℃),持续铜损 20 W,封闭舱 40 ℃。
步骤:
- 20 ℃ 测反电势 10.0 V/krpm 作基准
- 烘箱升温到 80 ℃ 保温 30 min → 10.0 V/krpm(可逆)
- 升温到 120 ℃ 保温 2 h → 9.5 V/krpm(5 % 不可逆)
- 再升到 140 ℃ 保温 1 h → 8.8 V/krpm(12 % 不可逆)
可见:即便标称 150 ℃ 的 SH 牌号,在 120 ℃ 就开始留“伤疤”,140 ℃ 更是断崖。所谓“耐温等级”是材料实验室数据,真实电机里还有涡流、电枢反应叠加,裕度必须打 8 折使用。
六、如何给磁钢“延寿”?五条公共方案
1. 选高牌号:预算允许就上 H/SH, Dy、Tb 虽贵,但比返厂充磁便宜
2. 降热阻:槽壳、硅脂、中心孔对流,把磁钢-环境热阻降到 2 K/W 以下
3. 降工作点:磁钢厚度别省,0.5 mm 的“安全厚度”往往换来 10 ℃ 裕度
4. 降涡流:磁钢表面 0.05 mm 环氧绝缘+分段粘接,切断涡流回路,可让局部热点低 4–6 ℃
5. 降时间:飞控设置 100 ℃ 降额,110 ℃ 强制降落,别给“慢性退磁”累积机会
七、常见疑问三连
Q1:把 N 档磁钢拿回工厂充磁,能恢复性能吗?
→ 只能部分恢复。晶格里的反向磁畴已长大,重新充磁后 Br 回 98 %,矫顽力仅回 90 %,再次遇到高温更易退磁,属于“二次风险”。
Q2:电机声音变大,是不是退磁了?
→ 退磁后转矩常数下降,飞控自动抬油门,电流纹波幅值增加,电磁噪音 +3–5 dB,可作为早期故障特征,但需结合反电势测试确认。
Q3:外壳烫手就一定是磁钢退磁?
→ 不一定。轴承磨损、PWM 谐波过大也会壳温飙升,要用转速-电流-温度三维数据交叉判断:同转速下电流升高 + 反电势下降,才能锁定退磁。
八、结论:80 ℃ 不是熔断,是“斜率突变点”
NdFeB 的矫顽力温度系数把 60 ℃ 的线性区延长到 80 ℃,一过这条线,下降斜率陡增,再加上涡流、电枢反应助攻,局部工作点率先跌破零界。
“掉磁”从来不是瞬间灾难,而是温度+时间+退磁场的三重积分。把磁钢当“热敏元件”对待,给它留 20 ℃ 裕度、给它一条散热通道、给它一个 110 ℃ 硬保护,电机才能真正做到“无刷亦无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