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先回答三个最朴素的问题
1 这架飞机到底要扛多重?
2 充满电后希望飞多久?
3 留给动力系统的重量、体积、预算各有多少上限?
把三个数字写在纸上,再往下看,每一步都有对应公式,直接代入就能算出电机、螺旋桨、电池的大致区间,避免“拍脑袋”带来的返工。
二、推重比:第一块“垫脚石”
行业默认“最大起飞重量×1.5”作为悬停拉力需求,也就是推重比≥1.5。
举例:航拍机起飞重量2 kg,需要整机拉力≥3 kg。四旋翼单桨最小拉力=3 kg÷4=0.75 kg。
记住0.75 kg这个数,后面所有计算都以它为底线。
三、悬停功率:决定续航的“大头顶”
悬停功率P(W)≈拉力T(N)^1.5 ÷ 空气密度修正系数K。
标准海平面K取2.3~2.5,高海拔或高温再乘1.2。
把0.75 kg换算成7.35 N,代入得P≈7.35^1.5÷2.4≈22 W。
这是单桨理论轴功率,再留20 %裕度→26 W。
四旋翼合计104 W,写在纸上,下一步用它挑电池容量。
四、能量账本:把“瓦时”算到分钟
续航时间(min)= 电池可用能量(Wh)×60 ÷ 整机功率(W)
可用能量=标称容量(Ah)×标称电压(V)×放电深度(%)
继续举例:想用4 S锂聚合物,满电16.8 V,降落14.8 V,平均按14.8 V算;放电深度取80 %;目标30 min续航。
30=容量×14.8×0.8×60÷104
解得容量≈4.4 Ah。
先找市面上最接近的4.5 Ah pack,重量约460 g,再把这个重量返填回起飞重量表,看是否突破2 kg上限。
如果突破,就把容量往下减,把时间往下降,直到重量闭环。
五、电机规格:在“Kv值-效率岛”里找交集
1 确定转速区间
螺旋桨静止推力公式:T=ρ×n²×D⁴×Ct
ρ空气密度1.22 kg/m³,Ct取经验0.1,D单位米,n单位转/秒。
把0.75 kg=7.35 N代入,反推n=√(7.35÷1.22÷0.1÷D⁴)
分别试10 inch(0.254 m)、12 inch(0.305 m)、14 inch(0.356 m)
得n≈5300 rpm、4200 rpm、3400 rpm
可见桨越大,转速越低,对应电机Kv值越小。
2 筛选Kv
电池平均电压14.8 V,电机理论空载转速=Kv×14.8
实际工作转速取空载75 %,于是
Kv≈n÷14.8÷0.75
10 inch:Kv≈480
12 inch:Kv≈380
14 inch:Kv≈310
先在市面找Kv 380±30 rpm/V的电机,再看其持续功率是否≥26 W,峰值功率≥60 W(应对机动)。
3 校核效率
厂家图表里找26 W对应工况,效率≥75 %即可。
若效率只有65 %,意味着电池要额外提供26÷0.65-26≈14 W热损耗,续航直接缩水一成,必须换更高效率型号或降低拉力需求。
六、螺旋桨:把“直径-螺距-实度”拉齐
直径已在第五步敲定,螺距选值原则:
• 以悬停为主,螺距≈直径×0.2~0.25
• 要高速巡航,螺距≈直径×0.3~0.35
实度(叶片面积/扫掠面积)越大,拉力系数高,但桨根易失速,效率反而掉。
常规两叶桨实度0.05~0.08,三叶桨0.08~0.12。
首次选型先两叶,留三叶做后备,避免一次变量太多。
七、高压与低速:续航的“隐形杠杆”
同一拉力,电压翻倍,电流可近似减半,铜损I²R降到四分之一。
若允许6 S电池,把Kv减半,电流降一半,导线、接插件、电调的发热全部下来,可把能量更多留给续航。
代价是电池重量、成本、充电复杂度同步上升,需要在图纸上先做重量闭环,再决定要不要上高压。
八、高海拔与高温:两个“隐藏坑”
海拔每升一千米,空气密度降10 %,同一桨拉力掉10 %。
保持拉力必须提高转速,n要增5 %,功率随之增15 %。
高温35 ℃比标准15 ℃密度再降6 %,功率再增8 %。
若作业地常年海拔2000 m、夏季35 ℃,功率要在原基础乘1.25系数。
把104 W×1.25=130 W返填能量账本,续航时间或电池容量必须同比例下调,否则落地电量将提前到零。
九、重量闭环:让“起飞重量”自己吃自己
选型过程会产生“拉力↑→功率↑→电池容量↑→电池重量↑→起飞重量↑→拉力再↑”的循环。
破解办法:
1 先设硬上限,例如整机≤2 kg
2 把电池、电机、螺旋桨、电调重量预先写进表格
3 每次迭代用“剩余重量=2 kg-已选件重量”去卡壳体、任务设备重量
4 若剩余重量为负,就回到第一步降低续航或降低负载,直到负数归零
如此可保证最后方案不是“空中楼阁”。
十、快速估算表:把半小时计算压进五分钟
拉力需求(kg)=最大起飞重量×1.5÷桨数
悬停功率(W)=拉力(N)^1.5÷2.4×1.2(裕度)
续航时间(min)=容量×电压×0.8×60÷功率
Kv≈转速÷电压÷0.75
转速≈5300÷D(m)²
把五个公式写进Excel,四格自动关联,输入起飞重量、桨数、直径、电压、容量,五分钟就能跑出“可不可行”的第一印象。
十一、实战案例:把公式跑一遍
目标:四旋翼,起飞重量3 kg,续航25 min,4 S电池,海拔0 m,常温25 ℃
1 单桨拉力=3×1.5÷4=1.125 kg≈11 N
2 单桨功率=11^1.5÷2.4×1.2≈58 W
3 整机功率=58×4=232 W
4 容量=232×25÷60÷14.8÷0.8≈5 Ah,选市售5.2 Ah,重520 g
5 桨径试12 inch(0.305 m),转速n≈√(11÷1.22÷0.1÷0.305⁴)≈3800 rpm
6 Kv≈3800÷14.8÷0.75≈340 rpm/V
7 找Kv 340±20、持续功率≥60 W、峰值≥150 W电机,重量≈90 g
8 电调持续电流≥60 W÷14.8 V≈5 A,留一倍裕度,选10 A型号,重25 g
9 电池520 g+电机4×90 g+电调4×25 g=520+360+100=980 g
10 剩余重量=3000-980=2020 g,留给壳体、飞控、任务设备,闭环完成。
若剩余重量为负,就把容量降到4 Ah,时间降到20 min,再跑一遍,直到归零。
十二、常见误区
误区一:桨越大越省电
桨径增一档,转速降一档,但扭矩以平方增加,铜损I²R反而升高,若电机槽满率不足,效率会掉。正确做法是先算功率,再选效率岛,而不是盲目上大桨。
误区二:轻负载可以无限延长续航
空中悬停功率与重量1.5次方成正比,重量降到一半,功率只降三成,电池重量也同比下降,续航时间逼近极限后呈边际递减。经验值:多旋翼实用续航35 min就是“ sweet spot”,再往上每增加5 min,电池重量几乎翻倍,得不偿失。
误区三:高压一定更省
电压升一档,电调、接插件、电池保护板耐压等级同步升档,成本与重量同步涨。若只是日常航拍,拉高电压带来的三五个百分点效率,往往被新增线材重量吃掉。正确逻辑:先跑公式,再权衡成本,不盲目追高压。